20081110

碧海藍天 The Big Blue



導演:盧貝松 Luc Besson
演員:尚雷諾(Jean Reno)、羅珊娜艾奎特(Rosanna Arquette)、
尚馬克巴爾(Jean-Marc Barr)
年份/國家/發行:1989/法國、美國、義大利/影展


與其說這是一部電影,
不如說這是一首詩,
一首和海和天和人和生命和男人和女人和熱情有關的詩,
美翻了。

我超級喜歡這部電影,
音樂空靈,但Bass很重,
畫面很美,但意義不明顯。
如果很淺的來看應該就是一個似人似魚的潛水高手,
分不清自己摸不透自己,最後發現最愛的還是深海,
在那樣又黑又冷的海裡,他卻溫暖的和海豚們盡情遨遊。

我看完電影的當下鼻子有點酸,
但回到家之後情緒潰堤,
潰堤之後就睡著了。
如果我說我懂盧貝松想說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相信。

賈克的深層恐懼最後解脫在深海裡,
深層恐懼來自於1965年在希臘的童年,
親眼看著親愛的爸爸因為潛水死了,
媽媽離開他們到了美國,
我一直覺得這就是為什麼賈克最後沒有選擇留在岸上,
畢竟喬安娜來自美國。

賈克從小的好朋友恩佐,除了是競爭對手之外,
他們之間的友誼更是不容忽視,
最後恩佐的決定,我認為也影響到賈克最後的決定,
恩佐給賈克的感情其實也是很深的。

從電影裡我看見了導演運用了很多海豚飛躍和悠遊在大海之中的鏡頭,
來表現賈克最深層的安全感,或者又該說不安全感。
這部電影用如詩如畫又帶一些幽默的手法來表現這麼深層的感受,
實在讓我很喜愛,並且感動的半死,
尤其當賈克在床上打開皮夾和喬安娜分享他的家人,照片中是隻海豚,
然後賈克大哭在喬安娜的懷裡那一段,
我的腦子整個就是一團混亂了。

可以想見的盧貝松一定很愛大海,
查過資料之後也確定了這一點。

「執導並編寫劇本的盧貝松小時候便在希臘和前南斯拉夫的海岸生活,
熱愛潛水與海洋的他,曾立志成為海洋生態學家,
卻在十七歲時因一場意外再也不能潛水,才轉而走上導演之路,
因此本片被視為極具濃厚自傳性色彩的作品,傳達了他對海洋的傾戀,
也呈現出他對潛水家 Jacques Mayol的崇拜之情。 」(引自開眼電影網)

所以深層潛水對盧貝松來說也是相當矛盾的,
喜愛卻恐懼,就是這樣帶著遺憾才拍出這樣一部很感人的大海的電影。
我已經不知道怎麼形容這部電影對我的感動,
長達三個小時的電影卻讓我一再回味每個細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